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分析

一、边坡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

  1. 平面破坏
    • 特征:沿单一结构面(如岩层层面、软弱夹层)滑动,常见于顺层岩质边坡。
    • 成因:结构面倾向与坡向一致,且倾角小于坡角。

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分析

楔形破坏

    • 特征:由两组或多组结构面交切形成的楔形体滑动。
    • 成因:结构面组合形成不稳定几何体,重力作用下失稳。

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分析

圆弧形破坏

    • 特征:破坏面呈圆弧形,多见于均质土坡或强风化岩体。
    • 成因:土体抗剪强度不足,常因降雨或地下水作用加剧。

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分析

倾倒破坏

    • 特征:陡倾岩层向坡外弯曲、折断倒塌,常见于层状岩体。
    • 成因:岩层被节理分割,底部支撑丧失后发生倾倒。

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分析

其他形式

    • 崩塌:陡坡岩土体突然坠落。
    • 蠕变破坏:长期缓慢变形导致渐进性失稳。
    • 泥石流:松散物质与水混合后的流动,多与边坡失稳伴随发生。

二、防护措施

工程措施

  1. 排水系统
    • 地表排水:截水沟、排水沟、坡面硬化,减少地表水渗入。
    • 地下排水:盲沟、水平钻孔、竖井,降低地下水位。
  2. 支挡结构
    • 抗滑桩/挡土墙:适用于中大型滑坡,抗滑桩深入滑动面以下稳定层。
    • 锚杆/锚索:施加预应力锚固岩体,适用于岩质边坡。
    • 土钉墙/加筋土:增强土体整体性,适用于土质边坡。
  3. 坡体加固
    • 注浆加固:填充裂隙,提高岩土体强度。
    • 削坡减载:降低坡角或上部减重,结合反压坡脚。
  4. 坡面防护
    • 生态护坡:植被覆盖、三维网、植生袋,兼具固土与生态效益。
    • 工程护面:砌石、混凝土格构、喷射混凝土,防止表层侵蚀。

非工程措施

  1. 监测预警
    • 位移监测(GPS、测斜仪)、地下水位监测、雨量监测等。
    • 定期巡查与风险评估,及时预警。
  2. 规划管理
    • 避免在高风险区建设,控制边坡荷载。
    • 制定应急预案,加强公众防灾意识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865597117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support2@wmkjqd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8:30-18:30,全年无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